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人机大战终于还是以人类同胞的些许领先取得了胜利,但AI的精彩表现,依旧让技术的信仰者兴奋不已——3.2秒,这是brilent的AI招聘助手对5500份简历进行筛选所花费的时间,而面对同样体量的简历,顶尖级的人类HR,耗时整整25个小时。
但如果能藉由第一次接触的契机,把人留在微信公众号里,即使眼下没能有合适的机会,未来也可以常回来看看适合的职位。 “对于我们而言,这成了一个培养群众基础的渠道,未来我们也是希望能把更多的人转向这个公众号,成为我们微信端的人才库。”
Joyce称,在Chatbot上线的前三个月,平台对数据做了非常紧密的跟踪,包括有多少人会进入到这个对话中,又有多少人会去创建简历,以及后台整个文章的阅读量、申请量、入职量的变化, “效果是非常好的,到现在半年时间,增速是比以往任何时间累计的增速都还要更好。”
事实上,类似仟寻招聘这般,尝试研发招聘聊天机器人的公司,不在少数,在资本上也多有亮眼表现。
Mya Systems,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硅谷科技公司,于2017年推出了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和评估。这家公司在2018年4月完成了114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年,来自欧洲的初创企业,同样是以招聘聊天机器人为核心的MeetFrank,完成了自己11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Leena AI 聊天机器人收获了来自包括著名投资人Elad Gil,Snapdeal联合创始人Kunal Bahl和Rohit Bansal, 以及FundersClub基金200万美元的投资。
而对于企业而言,更大的吸引力来自与成本的压缩,包括人力成本与招聘成本。 Joyce就提到, 当负责招聘的同事能从繁琐重复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人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我们内部招聘量其实在不断扩大,但是团队却没有增加。”而另一方面,当借由社交关系网有效提升了内部渠道的有效性之后,对于猎头的依赖也就降低,在整体的招聘成本上便也能够有效地压缩。
这里有一份机器人发出的offer,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