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预算编制流程就必须提速。大型企业往往以年为周期进行预算规划,但一旦开展数字转型,这个周期就必须压缩到季度甚至月度。
那些成功转型的企业往往会砍掉一些拨给传统业务的运营预算。一家大型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发现,虽然总行对数字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银行90%的运营成本仍来自分行,而70-80%的分行交易都可以通过数字工具来完成。因此,该银行几乎将未来的资本支出全数转投到数字能力建设方面来,同时大量关停分行,将习惯到分行办理常规业务的客户迁移到ATM或线上移动渠道。
消除风险——提升转型成功率 决策七:何时何地? 超过70%的转型项目都会无疾而终。虽然本文提到的这些决策能够帮助有效降低失败的几率,但如果战线拉得太长,再完善的转型计划都难以抵挡时间带来的惰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首席执行官必须谨慎安排转型举措的次序,务必先以“速赢”方案获得回报、降低成本,然后将此收益转投到其他转型举措中,形成良性循环。
某家电子零售商就优先实施了回报最快的举措,在短短5个月之内就斩获了3亿美元的收益。打开局面之后,雪球越滚越大,该数字一年内飙升了8亿美元以上。
要确立转型举措的次序,首先应建立一套评估各项举措潜在效益的标准。首席执行官必须严格从实际出发,逐一评估各项举措的预期效益、时间投入、上下游关系、所需资金以及对整体转型之旅的影响。排序时也必须考虑到各项举措彼此之间的累积效应,才能推动企业整体迈向数字化。否则转型计划就会沦为一个个彼此无关的项目,最终损害企业的规模效益。
数字化挑战是这一代首席执行官必须接受的挑战,他们的决策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存亡。
(本文作者Peter Dahlström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咨询业务负责人。Driek Desmets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咨询业务负责人。Marc Singer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咨询业务负责人。